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新聞專題 > 三好校園> 〔三好校園〕民族實中混齡共學 蟾蜍山作生態教室

三好校園

字級

〔三好校園〕民族實中混齡共學 蟾蜍山作生態教室

【人間社 孫梅菁 台北報導】 2023-10-03
台北市民族實驗國民中學鄰近蟾蜍山,學校開設「蟾蜍好鄰居」等多元生態課程,打破班級、年齡框架,以「混齡共學」方式向大自然學習,在生活中行三好,帶領學生實地走踏、採訪、撰文介紹「蟾蜍山」這個鮮為人知的都市後花園。

民族實中校長洪錫璿表示,學校課程特色以「雙系統思維的國際綠公民」為導向,課程融入環保、國際觀,以及社區、學校自然生態,規劃如「好鄰居藝術特輯」、「蟾蜍山大客廳看展情報─我家三坪半」、「蟾蜍山聚落的古往今昔」等課程。

其中,「蟾蜍山大客廳看展情報─我家三坪半」,除了帶領學生實際體驗蟾蜍山空軍「煥民新村」老眷村的過往,讓學生了解三坪半是一個家的基礎,串起早期眷村的生活空間與文化故事外,也由教師安排採訪蟾蜍山居民,並出版刊物。

學生們在導師的引導下,採訪過擅長食物料理的「葉媽」、煥民新村第三代住戶「小華姐」等居民。其中「葉媽」擅長以蟾蜍山食材創作料理;「小華姐」也是民族國中校友,擅長上海私房菜料理。學生們從採訪過程中,得知「葉媽」以前曾擔任過車掌小姐,「小華姐」則是手工皂講師,兩人都有精彩的生命故事。

洪錫璿指出,除了「蟾蜍好鄰居」等特色課程之外,學校也規劃「生態校園的規劃與想像」、「世界大不同-不一樣的畢業典禮」等課程,結合「三好校園」活動,讓學生學習感恩,自然而然「說好話」,因為「品德教育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核心,關懷自己、他人與環境,即為「做好事,說好話,存好心」的具體實現。

學校也透過高空繩索探索課程、健行等活動,引導學生克服恐懼,突破自我,透過團隊合作的力量,互相鼓勵,學習策略思考、分工、感恩,課程並融入LNT無痕山林觀念,讓學生了解進入山林後,如何降低對環境的危害,進而守護環境、愛護環境,養成尊重大自然的觀念。

洪錫璿表示,「培養解決問題的思維」也是成為國際綠色公民的重要素養,學生透過e化系統自主選修課程,打破班級與年齡框架,混齡共學,以議題方式進行討論,共同找出問題,並討論出最佳的解決方法,讓學生學會自主、文化理解、公民參與及反思能力。

前家長會長林秀青表示,實驗教育是親師生的平行世界,家長必須屏除既定的想法,「實驗教育不是都在玩,也不是一定都要好玩才是實驗教育」,每個活動都有其意義,家長參與的部分,是幫助孩子認清自己的興趣及特質。人生有很多選擇,相信只要具有獨立思考、自主學習的孩子,一定都會成為每個領域需要的人才。

自然領域教師陳慧欣表示,學校轉型「實驗教育」後,她也不斷找機會受訓與增能,並把課堂時間還給學生。兩年多來,不僅上課時間看不到睡覺的學生,「下課時間到了,學生還不打算下課」,令人備感欣慰。

學生鄭家佳指出,透過實驗和觀察植物,讓她了解人和動物、植物、土地環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因此更應該保護生態。學生賴恬希表示,從地球碳循環和生態鏈的實驗,讓她了解為什麼全球會暖化,而人類可以如何改變。
12345678910第1 / 15頁
追蹤我們